首 页 | 时政要闻 | 政治建设 | 经济建设 | 文化建设 | 社会建设 | 生态建设 | 法制建设 | 政府建设 | 公开服务 | 民生工程 | 社会评议 |
城市聚焦 | 城市规划 | 城市建设 | 城市管理 | 城市交通 | 城市水务 | 城市供气 | 城市环保 | 城市房产 | 城市商业 | 城市医疗 | 防灾管理 |
县域经济 | 城区发展 | 乡镇建设 | 三农资讯 | 智慧城市 | 产业园区 | 城市旅游 | 文化场馆 | 重点工程 | 招商引资 | 企业资讯 | 港 澳 侨 |
图为考古现场发掘出的古代排水系统。 中新社发 刘忠俊摄
图为考古现场发掘出唐代砖砌沟渠全长共90米,形状蜿蜒曲折,最宽处有近6米,最窄处不足1米,深达1.6米。 中新社发 刘忠俊摄
7月中旬,成都城区通锦路一建设工地施工过程中,发现修建于盛唐时期的人工园林遗址。考古人员共清理了墓葬18座、水井1口、灰坑8个、沟渠3条、池塘1座,同时还出土大量生活用陶瓷器和少量与佛教有关的石刻造像及建筑构件。通过发掘,考古人员确认,这是一处丰富的汉代至明代的文化遗存,可能与万佛寺有一定关联。
“遗址主体应属于一处唐、五代时期园林式的人造景观建筑群。”现场考古队员介绍,隋唐五代时期,很多官僚贵族都在自家或别墅区穿池堆山、树花置石。不过,他更倾向认为,遗址与唐代净众寺(万佛寺前身)或有一定关联,极有可能就是该寺院园林。
据悉,通锦路古遗址所在地毗邻历史上著名的万佛寺遗址,自清代光绪以来,万佛寺遗址陆续出土大量南朝至唐宋时期的石刻佛教造像,现藏于四川省博物馆的一批珍贵南朝造像多来自万佛寺遗址。此次发掘中,考古队从现场发现了大量生活用陶瓷器,不过制作均较粗糙;同时,还有少量与佛教有关的石刻造像及建筑构件出土。
(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