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形象展示
人员查询
网站导航
城市交通

把握着力方位 推动交通发展三个转变

发布日期:2015-09-18  发布人:摘自:中国城市网  阅读次数:503

把握着力方位 推动交通发展三个转变

  今日,我市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后启动的首个大型道路建设项目——二环路“双快”工程宣告通车一周年。“新二环”是全国首个快速路和快速公交系统“双快”合一的城市道路,既是一项缓堵保畅的“民生工程”,也带动成都加快构建一体化、全方位、无缝衔接的立体交通体系。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提出,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大力提升支撑城市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加快形成领先西部、通达全国、联接世界的交通优势。 本期《理论周刊》邀请我市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社科专家从理论思考的角度回顾近年来成都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并对当前和今后成都建设枢纽城市提出思考和建议。

  新二环路是成都实施“交通先行”战略的典范,新二环路是成都实施民生工程的典范。作为成都对内对外交通的转换环,二环路改造工程,加快了成都对外交通由“国内交通枢纽向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转变”、推动交通建设“由中心城区为重点向全域互联互通转变”、推动交通发展“由硬件为主向软硬并重”转变。

  市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提出的“五大兴市”战略将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放在首位,提出加快建设对外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健全市域综合交通体系,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传输系统,在成都历史上首次将交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再次提出,要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加快形成领先西部、通达全国、联接世界的交通优势,把握着力方位,推动成都“由国内交通枢纽向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转变”、推动交通建设“由中心城区为重点向全域互联互通转变”、推动交通发展“由硬件为主向软硬并重”转变,这是在成都“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总体战略下,对成都交通建设发展目标的提升完善。

  机遇挑战

  交通运输进入改革攻坚期

  从历史进程看,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是城市发展的动力之源。德国人文地理学家F.拉采尔曾指出“交通是城市形成的力”。古代依托内河航运形成城市布局,近代铁路和高速公路发展促进沿线城镇迅速崛起,现代综合交通系统带动城市加速发展。成都位于我国西南腹地重要位置,唯有不断提升支撑城市长远发展的基础设施,才能形成源源不绝的动力,助推成都“科学发展、领先发展”。

  从地理方位看,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成都作为承接华南华中、联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东南亚的重要交汇点,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的结合点,也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枢纽城市,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由于地处西部内陆,“蜀道难”的地理劣势必须通过大兴交通、首攻交通,形成领先西部、通达全国、联接世界的交通优势来弥补。

  从发展需要看,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托。交通运输为人们交往和物资流通提供支撑和服务,是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基础条件。全球四大世界级城市在拥有国际高端资源的流量与交易的同时,无不拥有先进的交通系统,我国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也有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助力经济发展。

  从群众需求看,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是城市发展的内在要求。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群众交通出行的需求日益丰富,对出行舒适性、便捷性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从当前形势看,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的重要抓手。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区域合作,拓展了成都经济区范围,形成了紧密承接、相互融合、互利多赢的新型区域发展格局,迫切需要“贯通南北、联接东西、通江达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支撑,而统筹城乡进程将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障碍,圈层之间要素流动更加密集,也迫切需要加快全域成都的交通互联互通转换。

  市委确立实施“交通先行”战略以来,全市交通运输系统迅速掀起航空、铁路、高速公路等重大交通建设项目新一轮建设热潮,一大批打基础、利长远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加快建设,支撑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骨架进一步成形。

  加强对外交通,双流机场第二航站楼投入运营,成德南、成自泸高速等一批出蓉大通道建成通车,成渝、成绵乐等一批快铁干线加快建设,成都新机场选址获批,成都更加紧密地融入全国全球交通大循环。

  大抓内部交通,积极顺应各圈层间生产生活要素快速流动需要,启动了新一轮5个市域快速路重点项目建设,拟定实施了8500公里农村公路村组道路联网提升工程。同时推进5条地铁线路集中建设,地铁2号线及西延线等项目建成通车。特别是二环路快速公交和60条免费社区巴士线路的开行,以及空调车2元一票制、刷卡五折、两小时免费换乘等惠民政策的施行,为保障和方便市民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我市交通运输进入改革攻坚期和发展关键期,尽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但规模总量仍显不足;尽管城乡交通统筹具有一定基础,但发展仍不均衡,城乡公交二元体制尚未彻底打破;尽管适应行业管理需要的综合交通体制基本建立,但部分体制机制性障碍仍然存在,交通运输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个提升

  加快推进交通发展转型升级

  成都交通在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面临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持续改善服务水平的要求。同时,面对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时机,成都作为西部重要的“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城市,需要对标“现代化、国际化”的新高度,将“交通先行”战略实施不断推向纵深,充分发挥交通发展对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重大项目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规范管理为保障,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通过“四个提升”加快推动交通发展转型升级。

  在对外通道建设方面,要进一步提升全域开放水平,推动成都“由国内交通枢纽向国际性区域交通枢纽转变”。我市拥有中西部设施服务最好,运输能力最强的机场,辐射全国的铁路和公路网,已具备建成国际性枢纽的现实条件。未来将进一步加快构建以国际航空枢纽为引领的对外综合交通大通道,以国际化标准来推动建设。航空方面,全力推动新机场的规划建设,实现机场运输能力的扩容增量。同时,将以国家级国际航空枢纽和中西部门户枢纽的要求配套相适应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进一步巩固国内航空“第四城”的地位;铁路方面,抓紧实施6个对外铁路通道项目,确保在2019年前,成渝客专、成兰铁路、成贵铁路、西成铁路、成雅铁路(成都至雅安)、成昆(成都至峨眉)铁路扩能改造全部建成通车,继续提升西部铁路主枢纽功能。高速公路方面,全力推进第二绕城、成安渝高速公路建设,抓紧成都新机场高速公路、双流机场第二高速公路、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公路等新建高速公路开工建设,确保在2017年前,我市再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00公里以上,全面形成畅接全省、辐射中西部、通达全国的西部高速公路枢纽中心。

  在市域路网完善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统筹发展水平,推动交通建设“由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向全域互联互通转变”。经过多年的努力,成都已形成“一环十二射”的高速公路网络,市域内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的目标,全市域范围的交通出行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在此基础上,今后需继续强化构建市域快速路网体系,实现中心城区至各区(市)县除高速公路外均有2条快速通道连接,中心城区各组团间半小时到达,市域内相邻县城间半小时连通;建立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两个极核之间的高密度交通联系,推进“五横十纵”高、快速路网建设。按照全域互联互通的转型要求,构建适应统筹城乡建设需要的农村公路网,让更多城乡居民共享交通改革发展成果。

  在公交优先发展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科学规划水平,推动公交发展“由单一公共交通方式向换乘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上转变”。居民出行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要求公共交通方式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上转变。继续完善市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深化现代有轨电车等新型公交方式供给方案的研究,着力推动有轨电车试点建设,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公共交通运输体系;地面公交方面尽快形成“快、干、支、微”四级层级分明、运行高效、换乘便捷的常规公交运输体系,全力打造“国内领先、西部一流、群众满意”的成都公交。

  在交通管理服务方面,要大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便民惠民水平,推动交通发展“由以硬件为主向软硬并重转变”,以精细化管理、高水平服务来满足人民群众更高层次和多元化需求。在对外航空、铁路枢纽建设中要加强与国际化标准接轨;在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中,要完善信息诱导、道路监控、事故处置、交通应急等管理功能;在运输服务中,要完善以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行业发展激励机制。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标准建设、优化服务组织、加强市场监管、推进创新发展、加快职能转变,持续提升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均等化、规范化、便捷化、安全化、信息化以及便民利民政务公开化水平。

  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构建全面开放的战略支点

  成都不沿边、不靠海,发展外向型经济存在先天的口岸及物流劣势。成都作为航空“第四城”,在市场规模、国际航线数量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加快建设国际航空枢纽,将为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提供重要的对外开放战略支点。

  建设国际航空枢纽

  有助成都实现后发赶超优势

  发达的航空枢纽是城市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的核心要素,是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从全球来看,国际航空枢纽是国际、国内主要中枢航线网络的重要节点,以门户枢纽机场为核心具有较大业务规模和较高中转比例与中转效率,具备轨道交通、公路、水运等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的航空客货运的集散中心。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航空运输业高速发展,已经形成了北京、上海、广州三大航空枢纽,在更为广阔的中西部区域有形成中国第四大航空枢纽的可能。

  成都是中国航空枢纽结构体系的重要支点。市委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提出,要积极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健全覆盖世界重要城市的航空体系,打通对外开放大通道。建设国际航空枢纽,有助于提升成都对外开放的水平,有助于成都实现后发赶超的优势。

  成都已初步具备

  建设国际航空枢纽的条件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高度重视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在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国际客货航线开通、基地航空公司发展、口岸通关环境及配套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使成都已经具备强大的机场设施、成熟的基地航空公司、发达的枢纽型航线网络、更方便快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优越的地理位置。成都地处繁忙的亚欧航线的中点,是中国和东南亚各国通往欧洲、中东的理想经停点,具有建设面向欧洲及中东门户枢纽的有利条件。

  快速发展的航空市场。成都已初步构建起连接欧、美、澳、亚主要枢纽城市的航线网络。近年来双流国际机场客货吞吐量均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客货吞吐量在全国机场排名中均位居第五。

  完善的口岸通关环境。2013年9月1日起实施“部分国家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成都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中国第四个、内陆第一个实施72小时过境免签的城市。

  航空相关产业的有力支撑。近年来成都出入境旅游、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以及与航空运输密切相关的集成电路、笔记本电脑、光电显示制造等高附加值特色产业集群的形成,为成都航空运输提供了强有力的客、货源支撑。

  以建设第二机场为契机

  实现航空运输能力扩容升级

  成都国际航空枢纽的战略定位是建成中国继北京、上海、广州之后的第四大综合性航空枢纽,中国面向欧洲及中东的门户枢纽,以及连接欧洲、中东与东北亚、东南亚地区的中转枢纽。

  创新航空枢纽领导推进机制。积极争取省政府支持,在管理体制上寻求突破,采取省属市管模式,由成都市和双流机场共同承担枢纽建设的任务;设立常设的枢纽建设推进办公室,负责航空枢纽建设以及机场管理职能工作。

  消除成都与其他城市的政策落差。要积极争取省级财政支持,加大对新开国际直飞航线的财政补贴,吸引更多的外航到成都发展,进一步保持国际直飞航线网络的领先地位。积极引进DHL、UPS、顺丰等开行航线的国际国内知名航空物流企业到成都设立区域分拨中心。

  全力争取国家级航空枢纽规划定位。积极争取国家民航总局进一步支持成都利用“第五航权”开行国际航线、扩大中转业务,在国家双边航权谈判中将成都纳入开放城市名单。围绕成都国家级枢纽建设,支持成都设立与国家级枢纽定位匹配的独立的国家队基地公司。

  以建设第二机场为契机,实现航空运输能力扩容升级。突出机场首位作用,加强航空枢纽与腹地城市的有效衔接。完善双流机场现有设施,同时加快新机场的规划建设,力争2018年建成投运。整合双流、简阳机场,发展多式联运;完善支线机场建设,使支线机场形成对航空枢纽的有效支撑。

  以航空枢纽建设为着力点,强化交通综合服务功能。一是构建交通一体化网络,实现“空—陆”、“空—地”无缝对接;扩大机场辐射范围,争取开通更多直达地市州客运专线。二是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机场综合服务水平。鼓励双流国际机场进一步完善机场服务配套,客运要改善中转设施及流程,为旅客提供优质的中转服务。

  发挥交通的支撑作用,加快融入全球交通大循环

  成都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需要对城乡格局与全域交通、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机动交通与慢行交通、动态交通与静态交通等各个方面进行系统谋划,为成都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发挥关键的支撑作用,推动成都更紧密地融入全国、全球交通大循环。

  对外交通

  构建西部综合交通主枢纽

  构建先进的国际区域性交通运输体系,是提升成都的国际区域枢纽地位的关键。

  以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对外通道建设为重点,以综合枢纽打造为关键,突出南向、加强东向、扩大北向、畅通西向,全面构筑成都东、西、南、北出川大通道,形成以成都为中心,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国际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建强全国第四大航空枢纽、打造扩容提能的机场体系。全力推动成都新机场的建设,加快形成“一市两场”机场格局;加快凤凰山、太平寺等军用机场的搬迁,进一步释放双流机场空域;大力引进和培育基地航空公司,全面构建成都至欧、美、澳、亚的客货直飞航线网络,形成“国际多直达、国内满覆盖”的航空运输网络。

  建强全国第五大铁路枢纽,打造“二环十射”铁路网。力争3至5年内形成我市至周边省会城市贵阳、兰州、昆明、西安、武汉4小时快铁交通圈,至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8小时快铁交通圈,基本建成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的西部铁路交通运输枢纽。

  建强西部公路主枢纽,打造“三环十二射”高速公路网。加快形成成渝间2小时公路交通圈,成都至昆明、贵阳、西安8小时公路交通圈,全面形成辐射全省、畅接西部、通达全国的高速公路网络。

  市域交通

  打造城乡一体全域交通

  形成城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实现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共享和城乡交通运输服务共享的重要支撑。

  打造城乡一体全域交通。形成以轨道交通为支撑、高速路和干道路网为骨架、农村公路为主体的多方式、多层级、覆盖全域、城乡一体的“全域交通网”,构建全域6大快速城市交通走廊;形成成都经济区1小时交通圈,实现中心城区与天府新区、卫星城之间快速交通半小时可达。

  实现“县县通快铁”。打造“一环七射”的市域快铁网,构建市域半小时快铁交通圈,实现国铁、市域铁路、城市地铁“三网一体”。

  建成“2环12射”高速路网。建成贯通全市六大城市组团的通市域、跨区域的快速道路系统,并确保每个走廊不少于2条快速路。

  构建大物流格局。构建“4园区4中心”物流基地、“3枢纽8中心14场站”公路客运站、“3主9辅”公路货运站等格局。

  加密城乡道路网。实现乡镇与市域快速路网半小时接头。形成“覆盖全面、匹配合理、衔接顺畅”的农村公路网,建制村半小时到达乡镇。

  城市交通

  大力实施公交优先

  构建以人为本、多网合一的公共交通规划建设管理新体系,是破解城市拥堵难题的治本之策和民生工程。

  全面落实公交优先政策,建成高效便捷城市交通。中心城区内,将构建“两快一慢”(快速公共交通、快速路和慢行交通)体系,实现各交通大区之间的快速联系30分钟可达,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高效、便捷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建设公交都市。形成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和有轨电车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四网合一”、层次分明、高效衔接、绿色环保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2020年中心城区公交出行分担率力争达到50%。力争2020年形成8条线共435公里规模的地铁线网;加快构建快速公交网络,引入现代有轨电车等公共交通模式,与轨道交通互补形成中心城、卫星城各自体系完整、圈层相互融合的骨干公交系统;加大建设公交专用道网络、增设社区巴士,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范围。

  优化路网格局。建成级配合理、功能明确、系统支撑的“环放格局”路网。其中,将在二环“双快”基础上逐步建成“3环16射”快速路网,并继续加快完善“井”+“十”字格局的主干路网优化工作。

  完善静态交通布局。逐步按规划建设公共停车场、P+R 停车场、大院立体机械式停车库等,逐步满足社会公共停车需求。

  大力发展慢行交通。将继续加快慢行过街天桥、“公共自行车”系统、地铁站点交通衔接系统、绿道网络等建设。

(责编:张朵、蔡峻)

 



公共评价
各地工作站
版权所有:政府工作报告网
Copyright©2011 www.jfgzbg.cn

网站声明/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加入我们/人员查询
ICP备案许可证:京IP备10013068